- 打卡等级:本地老炮
- 打卡总奖励:2943
- 最近打卡:2025-09-13 07:09:13
|
马上注册登录,享用更多感控资源,助你轻松入门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
|
×
本帖最后由 吴晓梅 于 2025-9-12 11:32 编辑
一、拔出克氏针:
骨科克氏针应用广泛,拔克氏针的操作也着实让人触目惊心,偶见临床使用家用老虎钳拔克氏针,而且不止一家医院(包括国家级医院),仅接触外露的克氏针,不接触患者无菌组织的操作可以使用家用的工具进行操作吗?器械需要灭菌处理吗?
二、关于克氏针:
克氏针(Kirschner Wire,常简称为 K 针)是一种常用的骨科内固定器械,主要用于骨折复位后的临时或辅助固定,也可用于某些小关节脱位的固定、骨骼牵引或作为其他内固定物(如钢板、螺钉)的辅助支撑。它因德国外科医生 Martin Kirschner(1879-1942)的推广应用而得名,是骨科临床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基础器械之一。
- 多为微创操作:多数情况下可通过 “小切口” 或 “闭合穿针” 完成(无需大范围剥离软组织),创伤小、出血少、恢复快。
- 固定方式灵活:可 “单根穿针”(固定简单骨折),也可 “多根交叉穿针”(增强稳定性,如粉碎性骨折),部分需配合外部固定架使用。
- 术后可外露:部分克氏针的一端会留在皮肤外(便于后期取出),需做好局部护理,避免感染。
克氏针为 “临时固定物”(少数特殊情况除外),通常在骨折愈合后(一般术后 2-6 个月,具体视部位而定)通过门诊小操作取出,无需再次大手术。
|
|